广告,此类,现金,医保,记者,可以,药店,医院,长春市,这种
最近,在长春市的许多医院、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内,“医保卡换现金”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其“宣传攻势”铺天盖地。据记者了解,只要拿100元钱的药品就可以换到70元左右现金。
近年来,医保卡的身份不断被异化。先是一些药店推出医保卡购物,让医保卡变成了可以代替现金刷卡的购物卡。现在,这种方式则来得更直接--用医保卡换现金,医保卡成了储蓄卡。
在身份不断遭遇异化的背后,折射的是医保卡面临的生存危机。一些市民和业内人士认为,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应本着便民的原则,对现行的医保卡制度体系进一步加以完善。
广告满天飞背后的“换药商机”
在长春市文化广场附近的一条街道上,每走上几步,就能发现脚下粘贴的小广告。小广告名片一般大小,突出的位置写着“高价收药”,旁边写着“医保卡换现金”,并附有电话。
小广告的泛滥给环卫工人带来了苦恼。长春市的环卫工人翟丽娟一边费力地清理这些小广告,一边告诉记者:“我这一上午不停地在清。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胶,粘的特别紧,好长时间才能清一个。看我在清这些广告,贴的人有时过来还指着我大骂。我这边清完,他那边又贴上了。”记者看到,在她的垃圾车里,已经扔着几十张这样的小广告。
在长春市的几家医院附近,这些小广告更是呈“立体化”攻势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低头看,地上有;向旁边看,电线杆和墙上有;甚至在医院的住院病房里,都可以看到这种小广告。
照着广告上写的一个电话号码,记者拨通了电话。 “我有医保卡,怎样可以换钱?”对方问记者:“你是市医保还是省医保,市医保按7折,省医保按5折。” “省医保的。是我自己开还是你领着去开?” “我领你去吧。”
记者拿了一张省医保卡,与对方约好了在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部会合。对方是一个中年妇女,她让记者先在门诊挂了一个普通号,并注明开药。然后问记者想要换多少钱的药。记者表示换400元的药,随后她直接领记者来到购药点,开了两盒诺合灵还有其他一些药品,计420元,随后她点给了记者210元现金。
“来换的人多吗?”在等着拿药的间隙,记者与她聊了起来。
“挺多的,要不卡里的钱也是闲着。有的人一次就换了几千元钱。你这是换得少的,要是多的话,我还得去托人开药。”
“你们收完药送到哪儿去呀?”
“送到医药批发公司,他们再卖回医院和药店。”
记者还想多问几句,对方已经不耐烦了,拿上药后就匆匆地走了。
记者又试着拨打了收集到的其他几部电话,了解到的情况都大同小异。其中一位药贩子还向记者暗示,他在医院和药店都有关系,可以随意开药。
医保卡身份缘何不断被异化
近年来,关于医保卡换物品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药店还兼营超市,一边卖药,一边卖保健品、营养品和生活用品,顾客用医保卡就可以直接刷卡,以此来套取医保卡中的现金。就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光了江苏省扬州市三家药店违反医疗保险管理规定,为顾客用医保卡购买物品提供了从设施到发票等一系列服务的行为。
不管是用医保卡换物品,还是用医保卡换现金,在记者采访中,一些市民对这种行为都很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医保卡里的钱已经是个人财产了,当然可以随意使用,这种把暂时使不着的钱买东西或换成现金的行为就是合理的。
长春市医保中心的一位负责人无奈地向记者表示,对于这种“医保卡换现金”的行为,他们一直在联合工商局、药监局和公安局共同治理,但由于缺少法律依据致使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他们抓到药贩子也不知该怎么处理,让治理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Tags:广告,此类,现金,医保,记者,可以,药店,医院,长春市,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