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限量,制定,必要,含量,天然,食品,存在,摄入,标准,
(三)国际上对苯甲酸的安全性如何评价?
答:首先,苯甲酸是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本身存在的成分。其次,苯甲酸盐是世界各国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国际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评价苯甲酸安全性的结论是:苯甲酸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值为0~5毫克/千克体重 。相当于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或一个体重为5千克的婴儿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5毫克。JECFA认为,对于所有制定了容许摄入量的添加剂,只要不超过这个每日容许摄入量,即使天天吃,吃一辈子,也是安全的。而且,这个每日容许摄入量适用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性别、年龄和肤色。基于这个每日容许摄入量,世界各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苯甲酸在各种食物中使用的最大使用标准,以保证消费者从膳食中摄入的苯甲酸不会超过每日容许摄入量。
美国FDA认为食品中苯甲酸不超过0.1%(即每千克食品中含有1000毫克苯甲酸) 是安全的 。欧盟报告现有暴露量下苯甲酸不具有致畸性,且认为没有进行人体实验的必要;ADI值同样定为0~5毫克/千克体重 。
(四)乳制品中天然生成的苯甲酸检出量会不会危害消费者健康(尤其是婴幼儿健康)?
答:不会。论文中检出的是牛乳中天然存在的苯甲酸,而不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苯甲酸盐。原文的解释是:“即使是食用苯甲酸含量最高的那种婴幼儿配方乳粉,也不会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5毫克/每千克体重)。”更没有得出“可能对于婴幼儿有害”的结论。
(五)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对乳制品中天然生成的苯甲酸有没有限量规定?
答: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没有对液态乳、配方乳粉和普通乳粉制定苯甲酸的限量值。如上所述,牛乳中天然存在的少量苯甲酸不足以造成健康危害;因此,没有必要制定限量值。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在部分食品中允许使用苯甲酸及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有些果料酸乳由于所含果料添加苯甲酸作为防腐剂,而可能导致酸乳成品中苯甲酸含量高于其他乳制品,这符合添加剂的带入原则。此外,我国有2项国家食品质量标准对发酵乳品中的苯甲酸设定了限量,属于“理化指标”。
1、国家标准《含乳饮料》GB/T21732-2008中对发酵型含乳饮料和乳酸菌饮料的苯甲酸进行规定,均为≤0.03 g/kg。该标准明确:“属于发酵过程产生的苯甲酸;原辅料中带入的苯甲酸应按GB2760执行。”
2、国家标准《酸牛乳》GB2746-1999中对苯甲酸含量做出具体限量规定: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均为≤0.03 g/kg;果料酸牛乳中苯甲酸含量≤0.23 g/kg。究其缘由,既考虑到乳制品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苯甲酸,同时又有可能由果料原料带入。
(六)国外食品标准有没有对乳制品中天然生成苯甲酸的限量进行规定?
答:没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以及各外国政府都没有为乳制品中的苯甲酸设定限量标准,因为他们不认为有安全问题。
三、分析与结论
(一)本次风波起源于在“牛乳、婴儿乳粉”中检出苯甲酸的一项研究。由于苯甲酸在牛乳、发酵乳中本身天然存在,而且又可以经过乳酸菌等发酵增高其天然含量 ,对乳粉中检出少量的苯甲酸不必过于担心,因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二)我国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的苯甲酸盐使用范围中包括饮料、糖果、调味料等。目前在乳制品中检测出的苯甲酸含量最高为110毫克/千克,远低于其作为防腐剂可使用的量(约1000毫克/千克)。因此,乳制品中天然存在的苯甲酸与作为添加剂的苯甲酸盐完全是两码事。乳制品中天然存在的苯甲酸量起不到防腐作用。特别是酸乳需要发酵,如果加入了防腐剂,发酵过程就无法正常进行 。
Tags:制品,限量,制定,必要,含量,天然,食品,存在,摄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