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mumama
冯雷广场舞
vs岚130905
thenyoulookatme
龙皇外传
小板儿李玥
tracert读音
ronjeremy
云静夜落网王
顾人之常情
绝世女特工狼妃
亚力通i600
奇丰涯
十三里铺电视剧
阿里巴影视网
《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
图文版:一本书读懂中国五千年美容史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
作者:吴山、陆原 主编
责任编辑:祝玲凤
彩图插页:40
定价:180.00元
印张:31.75 页数:508
作者简介
主编:
吴山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陆原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艺术系教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性、科学性、知识性的文化百科全书。全书约125万字,共收录分类条目4014条,内文插图1046幅,另书前附有精美彩图插页100余幅,后有相关附录及全书条目索引等。该书较全面历史地介绍了我国古今的美容、美发、美饰知识,内容涉及民族、民俗、历史、地理、科技、考古和宗教等各个方面。全书分容妆、发式、美饰等46大类,涉及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从本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的各个方面、人们审美的演变及在传承中随着时代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某些规律,这对喜爱传统美容文化的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丰富而独特的美容妆饰文化,探求当今美容、美发、美饰的时尚趋势和内在动因,应该会有所启示和获益。
编辑推荐
2013年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
第一部中国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百科辞典,史上最全条目,海量插图。
一本书,让你读懂五千年中国美容史——
草裹金、玉珑鬆为何物?螺子黛、辟寒金由何而来?额黄翠钿、花靥媚子含有怎样的情韵?百不知、蠲忿犀又有何种意义?……
赵飞燕,赵合德,薛夜来,段巧笑,徐妃,吴绛仙,梅妃、杨贵妃,苏东坡,慈禧,宋美龄,陈彤云,刀美兰……历代的这些“美容大王”,他们又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美容技巧?
檀晕妆,慵来妆,涵烟眉,小山眉……“檀晕鞓红总胜流”。
倭堕髻,盘桓髻,惊鹄髻,愁来髻……髻鬟无数品,各自有风情。
在这里,历代上百种的面妆,数十种眉式,二三十种唇式,还有指妆、须式……数百种的发式,几千种的美饰,尽收其中。
正是这历代无数的美容妆饰名物,以及名物背后的各种有意味的故事,绵延而今,才流成了今天的这部历史——一部关于美容文化的历史。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着各种历史的遗迹,走进这髻鬟鬓影、蝶粉香脂的世界……
本书特色
1.第一部中国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百科辞典,收录分类条目4014条,内文插图1046幅,另有精美彩图插页100余幅,条目最全,插图丰富。
2.由多年从事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在该专业领域具有相当权威与影响力的吴山先生,历时多年的专业文化积累与专业研究搜集整理而成,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知识性。
3.图书以辞典分级条目的形式呈现,配以1100多幅历代典籍图志及考古史料中的原始图影绘画,内容翔实,层次井然,文图并茂,图片珍贵可看。
4.书后附有中国历代发式、眉式、唇式、梳篦及玉器、牙雕、宝石等相关附录,并配以全书分类条目笔画索引,组织严密有序,方便读者阅读考索。
5.语言文辞古雅,图书设计制作精美雅致,适合有文化品味的高端读者。
读者定位
对中国古代美容妆饰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文化研究人员,高校艺术院系师生,高端美容从业人员
文摘
【半面妆】 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所施的一种面妆。亦称“半妆”、“徐妃半妆”、“徐娘半面”、“妆半”、“徐妆”。因其仅施半面之妆,故名。据《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载:徐妃以帝眇(瞎)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宋史达祖《夜合花》词:“早春窥,酥雨池塘。向销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据考,徐妃为前齐国太尉徐孝嗣之孙女、梁朝大将军徐绲之女,被梁元帝萧绎纳为妃后,嫌萧独眼,拒绝御幸,故常施半妆,以惹恼元帝,使之“大怒而出”。
【额黄】 古代妇女一种面妆。亦称“额间黄”、“额妆”、“蕊黄”、“鹅黄”、“鸦黄”。古时妇女,在前额傅花蕊制成的黄粉以为妆饰,故名。汉代已有此俗,六朝、唐代较流行,自宋以后,用额黄作面妆,已少见。额黄施饰,古有两种:一用笔染画;二用黄色细绢或薄纸剪成花形,贴于额部。染画又分全额涂和半额涂两种。如唐裴虔余《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诗“满额鹅黄金缕衣”,即为全额涂黄。吴融《赋得欲晓看妆面》诗“额畔半留黄”,即述说半额涂黄。清朱彝尊《日下旧闻考》载:妇女匀面,古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唐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唐温庭筠《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片片行云著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螺髻】 古代一种螺形发髻。晋崔豹《古今注·鱼虫》:“童子结发,亦谓螺髻,言其形似螺壳。”北朝信仰佛教,据传说,佛发多作绀青色,长一丈二,向右萦旋,做成螺形,故流行“螺髻”。唐白居易《绣阿弥陀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绀目。”即指佛梳螺髻。在初唐时期,宫中盛行螺髻发式,后士庶女子亦仿效,当时昆仑奴(唐代黑人奴仆)亦梳这种髻式。至宋、明时,仍见有这种发式。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晁补之《嘲白氏词》)困倚妆台,盈盈正解螺髻。”清朝还常见有螺旋形发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在少数民族中亦有梳此髻式。《南诏野史》卷下:“比苴……女白帨束发,缠叠如仰螺。”清康熙年间《云南通志》卷二七:“窝尼……妇人衣花布衫,以红白绵绳,辫发数绺,海贝杂珠,盘旋为螺髻。”民国张自明《马关县志》卷二:“侬人……女不缠足,挽螺髻于顶。”现苗、壮、侗等民族,也有梳螺髻的。
Tags:
baomumama
冯雷广场舞
vs岚130905
thenyoulookatme
龙皇外传
小板儿李玥
tracert读音
ronjeremy
云静夜落网王
顾人之常情
绝世女特工狼妃
亚力通i600
奇丰涯
十三里铺电视剧
阿里巴影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