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密 码
味很美美食网
菜谱推荐:“三鹿门” “钒污染” 苗岭洁肤霜 国家相关部 “奶妈”难 雪糕 蛋糕 母乳喂养 撤销 蒙牛
 
当前位置:美食网 > 健康帖士 > 新闻视角 > 阅读正文
 

牛黄解毒片存在安全隐患 不可过多用药(2)

发布时间:03-13    美编组:admin     来源:互联网  

过多,用药,不可,隐患,存在,安全,牛黄解,反应,不良,问题

 

  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产品中,有牛黄解毒片(丸)、康氏牛黄解毒片(丸)和京制牛黄解毒片(丸)3个名称类似的品种。除京制牛黄解毒片(丸)外,其他两个品种均含有雄黄。目前牛黄解毒片(丸)和康氏牛黄解毒片(丸)作为处方药管理,京制牛黄解毒片(丸)作为非处方药管理。

  张力博士强调,应从雄黄和牛黄解毒丸使用的历史沿革认识相关安全性问题。从雄黄的历史沿革和性味来讲,牛黄解毒丸最早记载于明代。1155年,薛铠在《保婴撮要》一书中首创牛黄解毒丸,组方为: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河车五钱。主治胎毒疮疖,一切疮疡。该方亦被收载于明代名医王肯堂《证治准绳》中。但最初,该方并不含雄黄。含雄黄方的牛黄解毒丸始见于100年后《咽喉脉证通论》一书。200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牛黄解毒丸(片)处方为牛黄5克、雄黄50克、石膏200克、大黄200克、黄芩150克、桔梗100克、冰片25克、甘草50克。历史上用雄黄治疗疮疡、口舌生疮主要应为外用。张力认为,古医籍“解毒”之“毒”,主要指“虫毒”、“秽毒”,取的雄黄辛香走窜之性,可以辟秽解毒,消痰涎惊痫,而非如今“解毒”(解火热之毒)之意。且雄黄性温,不可能有清热的作用。从牛黄解毒丸组方分析,其清热解毒之功,主要在牛黄、生石膏、大黄和黄芩,而不在于雄黄。雄黄的毒性,多数本草著作均有记载,因服食中毒严重,古人早已禁止其单味药大剂量服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雄黄,也已经注明其“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

  ■研究分析:3大因素致其安全性问题

  不合理用药 姜良铎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不合理用药成为导致牛黄解毒片出现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用药是指未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盲目增大用药剂量,延长用药时间。姜良铎报道的上述病例,一天服用量超20片。有研究人员在研究牛黄解毒片安全性问题与不合理用药关系时发现,29例出现牛黄解毒片(丸)副作用和中毒反应的患者中,18例是因为超量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也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及成瘾性的主要原因。姜良铎给记者拿出一本《国家非处方药专论》,作为编写此书的专家之一,姜老对每一味药的使用注意事项都字斟句酌,使用多长时间,出现何种情况停药或就诊等都详细说明。由于我国缺乏对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投入,姜老和专家们只能利用他们几十年的临床用药经验,告诫患者如何才能保证用药安全。可惜的是,他们的良苦用心并未引起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患者因素 研究人员在总结58例因服用牛黄解毒片(丸)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时发现,不良反应与患者的过敏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发现不论年龄大小,牛黄解毒片用药超量与否,有过敏体质患者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姜良铎指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防止因患者机体差异而造成不良反应,对年老、年幼或体弱患者,应降低给药剂量,减少服药次数;对过敏性体质患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其用药史和过敏史,医生应提醒患者不要再服用该种或该类药品,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药品因素 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赵胜利指出,药品质量、辅料种类及制备工艺也是影响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这是因为雄黄水飞入药后,若受热易氧化成有毒的三氧化二砷(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事态进展:关注含雄黄成方制剂的安全性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注意牛黄解毒片安全性问题十分必要。因为目前我国含雄黄的成方制剂较多,2005年版《中国药典》含雄黄的成方制剂有26个,其中内服制剂24个。我国从1963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载雄黄。从1963年到2005年的42年间,《中国药典》规定的雄黄用量在不断减少,至今雄黄单味药最小用量已经减到原用量的1/6,最大用量已减到原用量的1/10。说明专家们已经注意到雄黄的安全性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成方制剂中雄黄的日用量并未减量。例如按目前牛黄解毒片的用量计算,每日雄黄摄入量为0.2~0.3克,此用量是《中国药典》规定雄黄单味药每日最大用量的2~3倍。从现有《中国药典》收载含雄黄的品种来看,有半数(12个)的雄黄含量超量。

Tags:过多,用药,不可,隐患,存在,安全,牛黄解,反应,不良,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我想找:
[高级查找]其它人在找:
广告及链接合作请联系客服QQ:2889-43-2509
Copyright © 2008-2014 味很美美食网 - http://www.weihenm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