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怎样,食物,为什么,过敏,引起,牛奶,反应,食品,容易
有人对螃蟹过敏的,脸、脖子起满了红疹,刺痒难耐,好久才下去;有妈妈没奶水,他又对牛奶过敏,还有更可怕的,老人独自在家,吃橘子过敏了,家人赶回来送他去医院,最后还是没抢救过来。
现在人们能吃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满足了口腹之欲,但也面临着更多的过敏风险。经常有人说螃蟹这东西我不能吃,有人说吃杏仁东西我过敏,形形色色,食物过敏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摄入的食物种类多了。不管春夏秋冬,国内国外,食品没了季节、地域之分。像美国腰果、开心果,以前中国没有,后来吃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对腰果、开心果过敏的病例。另一方面,现在食品中“外来”的添加成分多了,在食物的种植、养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常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香料、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化合物,吃进这些东西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基于以上原因,食物引起的过敏占比例不小,而最麻烦的是,要想找出过敏的‘元凶’困难多了。
哪些人更容易过敏呢?
食物过敏因人而异,各种食物造成过敏反应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临床发现,婴幼儿时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有牛奶、鸡蛋、黄豆、花生等;成人时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鱼、坚果类、花生、甲壳类海鲜(如虾蟹)等。中医有发物之说,就是指那些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像鱼虾蟹、蘑菇、米酒等。
遗传在食物过敏中起了主要作用。在临床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那些有严重过敏史的人,总能在他的家族中找出一串过敏体质的人,有可能妈妈对花粉过敏,爸爸有哮喘,奶奶是过敏性鼻炎等。研究发现,父母中的一方有任何过敏性疾病,子女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为37%,而父母双方均有的,子女发病率则高达62%。当然,是过敏体质不一定就会过敏,如果在后天环境中没有遇到会引起过敏的物质,也不会过敏。大概有8%以上的孩子会发生食物过敏,比成人高得多。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消化道黏膜保护屏障发育不全,还不会对食物中的成分有选择地吸收,所以在婴幼儿期容易出现食物过敏。调查显示,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过敏,1岁内最多,4到6个月为高发年龄段;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过敏危险比晚加辅食者要高。民间有“奶癣”一说,即未断奶的孩子出现湿疹、瘙痒等皮肤症状,这多半是食物过敏造成的。
为什么人体会发生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指人体摄入食物后,机体对其发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最明显的表现是在皮肤上,如皮肤充血、湿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胃肠道症状也很多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有些人还表现在神经系统上,如头痛、头昏,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呼吸不畅,如果抢救不及还会有生命危险。食物过敏不像食物中毒,过敏往往不在乎量。有的沾一点都不行。一旦发生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要赶快打急救电话,让病人平躺,如果病人呼吸不畅,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呼吸。

防治过敏的四字方针:
由于食物品种繁多,地区、季节、个人饮食习惯各不相同,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都存在一定困难。
防治食物过敏首先要查明“元凶”。很多人知道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有些人突发食物过敏,就搞不清楚过敏原。医生会帮助患者分析过敏原,详细询问病史;必要的情况下,会让患者写详细的饮食日记;有时也会通过查血来做判断;有时还可以做“激发实验”,让患者试吃怀疑是过敏原的食物,当然,做这种试验一定要非常慎重,医生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无事。
Tags:预防,怎样,食物,为什么,过敏,引起,牛奶,反应,食品,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