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土村葡萄基地一隅
一株株葡萄藤蔓攀爬在藤架上,一串串翠绿的葡萄含笑在枝叶间,一个个忙碌的村民在葡萄园里穿梭着……6月20日,记者在玉峰山镇旱土村看见,该镇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幅乡村美丽新画卷已全面铺开。
产业画卷助农增收
6月20日,雨后初晴。记者在旱土村一社,看见葡萄基地里一张张葡萄叶在微风中含笑点头,一串串翠绿的葡萄透过叶子探出笑脸。几个村民在葡萄园里一边交谈,一边开心地劳作,葡萄园里散发出浓浓的喜气。
“通过近三年的打造,我们镇已建成6800亩葡萄基地。”旱土村党支部书记雷世秀美滋滋地说,玉峰山镇引进了10多个业主,在旱土村累计投入近2亿元资金,倾情打造醉美风情葡萄谷基地,实现了年总产值8000多万元的效益,带动村民人均创收8000余元。
美丽乡村建设还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旱土村葡萄基地宜人的风光充分展示了葡萄谷基地的“醉美”。2013年,旱土村葡萄谷成功入选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百果红风情生态沟被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联合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3年在葡萄谷广场举办的首届玉峰国际风情葡萄节,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余万元。
生态画卷靓化村容
在加强产业发展绘制乡村美丽画卷的同时,玉峰山镇的生态建设也给靓丽村容锦上添花。“这几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雷世秀和村民们共同见证了村里发生的蜕变。
她首先介绍葡萄园里一条条产业道路,随后热情地向记者逐一介绍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变化:村里的停车场已经建好了,生产管理用房全面建成了,乡村酒店已经对外营业……
“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也使村里的设施大为改善!”雷世秀说,“一沟两带六园”规划设计方案和4A级景区标准全面启动,实施的玉峰醉美风情葡萄谷1000万元城乡统筹项目、2179万元新修水利设施项目、110万元美丽乡村项目,让旱土村的村容变得更美了。
基础设施的改善仅仅是旱土村描绘生态画卷的一个方面,而全面实施的生态美化工程进一步靓化了村容。在旱土场镇中心,对85户房屋实施的风貌整治让场镇旧貌换新颜;在旱土村沿线,44户农房实行的风貌整治,重新安装的人行路沿和25盏路灯,栽种的235棵行道树,让村容变得“清秀而俊美”。
在绘制生态画卷过程中,旱土村还着力提高防污治污水平。规划设计了污水处理池1个,建成后可让450户农户受益,污水处理率达到96%。整治公厕2座,整治完善沼气池150个,人畜牧排泄物得到了有效治理。新建垃圾台1座,安置果皮箱13个,疏通排污管道,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同时,积极推广普及清洁能源,全村累计已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20台。
民生画卷彰显幸福
风光美,生态美,民生画卷也要画得更美。今年以来,玉峰山镇在旱土村认真抓好保民生谋民利工作,让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新的提升。
一个地方的安全维稳工作如何,事关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旱土村,一场场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一个个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信息预警、快速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为群众提高了人生财产安全保障。设立的旱土村综治调解室,加大了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调解力度。2013年共调处各类纠纷35起,成功调解35起,调解率100%。全年无群众群体上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
在保障民生改善民利中,还重点突出了“雪中送炭”。整治了山坪塘12座,新建蓄水池1口,安装自来水800余户,基本解决了旱土村民吃水难问题。
“我们还加强了食药监督管理,全年无一例食品药品中毒事件发生。”雷世秀介绍,村里合作医疗、养老、意外伤害保险参保分别达2050人、1120人、380人。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发放低保和各类救助2万余元。新增农家书屋图书1000余册。改造有线电视线路2公里,新发展用户30余户。还加强了动物疫情防控,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本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谢平
Tags: